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服务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语言文化新港论坛第二讲举行

发布时间:2019-09-18     点击量:      来源:

9月17日,语言文化新港论坛第二讲在涵英楼5107报告厅顺利举行。邀请《中国翻译》主编、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杨平博士担任主讲,围绕“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翻译研究路径的几点思考”进行学术交流。本次讲座由维多利亚线路检测院长陈向京教授主持。

会议开始前,陈向京教授简要介绍了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与国家外文局前期合作开展情况。会上,杨平老师从期刊主编的角度与师生交流中国翻译基本态势和《中国翻译》期刊投稿要求。她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事业与翻译行业的大发展,具体体现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而这样的蓬勃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她强调,高校应注重“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随后,她介绍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实现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的转变。从源于传统美学、文论的传统译论到引入应用语言学的现代译论,杨平老师认为中国翻译研究已进入跨学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当代翻译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门类。她希望我校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将理工科知识与翻译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她还指出新时代翻译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包括翻译研究对象外延的扩大,以及大数据时代对翻译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对于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她提到,从中文到外文的译文研究数量已远超外文到中文研究数量,但这些研究在内容上多局限于典籍,缺乏对现当代文体的研究。因此,她建议后续研究对现当代文体加以关注。

接下来,杨平老师指出了她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首先,翻译在跨学科背景下仍应由理论支撑,没有脱离文本和译者,只是研究取向和侧重不同,因此不能盲目开展定量研究,追求热点。其次,她提到了一些研究者用语料库套路式写文章的现状,提出翻译研究者应反思如何运用语料库,也看到它的局限性,而不是盲目夸大它的作用。

接着,杨平老师还介绍了《中国翻译》期刊及其审稿标准和要求。《中国翻译》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行业并举,国内与国外兼融”的办刊宗旨,设置了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等多项栏目。在介绍期刊内容时,她特别指出,在投稿中,高质量的书评是尤其匮乏的,她倡导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积极地带领学生发表学术评论,提升学术水平。对于审稿的标准和要求,杨平老师强调了选题、关键词、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规范等方面。她建议,文章选题应密切结合实践,比如可以从同学们的翻译实践报告中得到灵感。最后,她希望我院师生有更多优秀成果在《中国翻译》上发表。

在提问环节,杨平老师耐心解答。关于如何对定量研究进行理论升华,她认为理论升华没有捷径,还是应该从学习、读书和交流中积累想法。针对语言文化系统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与管理、哲学和计算机三个方向交叉,该如何和翻译学结合开展研究,杨平老师认为这三个方向都提供了好的视角,也留下了很多研究空间,但是缺乏理论系统和深入研究,因此她指出,若能将这三门学科和翻译有机结合,发挥交大优势,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成果指日可待。

文章作者:维多利亚线路检测

友情链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学院联系电话:029-82663712      传真:029-82665683
copyright © 2012 维多利亚线路检测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